中共在推动新一轮国有企业私有化,但是地方政府从这些债务累累的国营巨头里面榨取现金的努力将被证明是比二十年前的国企私有化更加困难。《金融时报》8月10日报导说,国企的资产回报率仅为私营企业的一半。中共打算通过出售小股权但是仍然控制企业来进行所谓的国企改革,外媒质疑,这种做法能够提高企业效率。
二十年前,在“抓大放小”的口头禅下,数千个表现不佳的国有企业被私有化或清算。实力雄厚的公司被重组或部份上市,到手了数千亿美元。
但是这一切在2003年改变。当时北京变得不愿意抛弃虚弱的国企。2008年经济刺激当中宽松的货币政策加上国企支持经济的政治导向,吹涨了资产负债表。
地方债务推动国企私有化
《金融时报》报导说,今天,地方政府欠下的债务推动新一轮私有化。出售地方拥有的国有企业将帮助地方政府支付2.9万亿美元的债务。
“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将是国企私有化的一个重要推动力。”前世界银行中国主任David Dollar说。“一些地方政府过度举债,并将遭遇还债的麻烦,特别是金融自由化之后利率上升。”
除了削减债务负担,决策者希望减少国家在非战略性领域的角色,以提高经济效率。
自从金融危机以来,国营和私营集团之间的生产力差距在扩大。根据经济研究机构龙洲经讯的估计,国营企业的平均资产回报率是4.6%,而私营企业为9.1%。
截至2008年,国有企业控制着非农业领域30%的总资产,尽管它们只占总企业数目的3%。金融,能源,和电信领域的中央国企享有的准垄断地位造成浪费和腐败的文化,这一点从几十名高管在习近平反腐运动当中被抓可见一斑。
中央国有企业在新的重组浪潮当中也没有被边缘化。上个月,中央政府宣布一个试点计划,引入私人投资到两个央企。
地方政府领导私有化
《金融时报》报导说,央企试点计划的谨慎和零碎性质仅仅凸显了控制着中国15.5万家国企的三分之二的地方政府,将成为本轮私有化的主角。
在中央政府推出试点之前,地方政府包括上海,北京,广东和重庆已经宣布计划,至少私有化一部份国企。上海政府计划开放逾60%的国有企业给某些形式的私人投资。
虽然央企基本上在“战略性”领域运营诸如自然资源,国防和金融,但是地方国企就蔓延到几乎每一个行业。它们的盈利状况也远远更差,对于非金融企业,平均资本回报率仅仅为1.2%,而央企的回报率为2.5%。
债务,盈利薄弱,低效率和产能过剩,这些因素促使地方政府寻求新投资,但是这些因素也吓退了买家。如果地方政府试图要求低效的工厂新老板承诺维持雇员,他们可能也会阻遏潜在买家。
仅仅出售少数股权
《金融时报》报导说,不清楚是否地方政府将准备放弃对国营集团的控制或是否像上一轮国企改革那样,他们将坚持仅仅出售少数股权。
“自然的,地方政府将倾向于通过出售股票走部份私有化的道路。”Dollar说,“然而这是一个奇怪的思维,因为不清楚为什么投资者会愿意支付高价购买政府控制的公司的股权。”
这样一个策略可能反过来抵消私有化带来的效率提高。
卡内基国际和平高级研究员、原世界银行中国主任黄育空说。“我不认为出售国企的少数股权在治理方面有太多意义。最终它依赖于谁控制企业,以及经理人是基于政治因素选择还是基于经济因素被选择。”
中共决策者不同意这个看法,相反,他们相信部份私有化,加上企业治理改革,可以带来效率提高同时维持控制。这是一个大胆和高额的赌注,并且强烈取决于投资者是否对一个私人资金和政府控制的混合模式感兴趣。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