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4日星期一

温州遭遇新一轮金融危机:13家龙头企业将倒闭

继2011年温州因经济危情被全国高度围观之后,近期再度因为知名企业与他们的当家人集体出走而“蜚声中国”:服装、制鞋、眼镜、打火机以及家具行业均濒临告急,资金链命悬一线者比比皆是。
长期以来,温州几乎所有产业都与房地产、金融借贷关系异常紧密。然而,周期性政策风险一再袭来。截至发稿时为止,温州房地产业总值与房价已连续15个月下滑,房价从2013年7月每平米15613元降至今年6月每平米13630元的水平,一年间缩水近12.7%。
牵一发而动全身,各行业资金链由此逼近红线,微刺激扶持与转型自救成为关键词。对此,浙江省人大代表、温州中小企业协会会长周德文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专访时表示:“温州的实体经济与房地产发展密不可分,很多名气很大的企业或都面临倒闭,现正处于不良过渡期。经历了2008年和2011年两轮经济危机重创后,这一次的危机较前者严重得多,兼并重组与落后淘汰已渐成趋势。”
龙头企业们的危局?
今年5月29日,温州知名政商红人——温州市瓯海区女企业家协会会长、腾旭服饰女老板徐云旭被证实失联,早前放贷给公司的银行要求政府全面接管企业。尽管徐云旭的落马被疑与偷逃漏税有关,但多名业内人士无不将腾旭服饰的倒塌,与其参与不动产投资失利的资金链断裂联系了起来。
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多方了解,腾旭服饰只是这场“多米诺骨牌”的第一块,多家当地的纳税大户、明星企业都已是勉强盈亏平衡,其中不少更是处于多开工一天就多一日亏损的窘境。
支柱产业极度倚重房地产,早已是温州经济模式最显著的特征之一。温州市市长陈金彪就曾对外坦言,如今不良贷款高主要就是和宏观政策以及温州企业家理念有关,企业转型升级缓慢,在盈利较差的情况下,部分企业家急功近利,希望投资回报更快,就可能去炒房、炒煤,甚至是炒钱,因此造成资金链出现问题。
而已经在这一问题上遭遇两轮经济危机的温州实业家们,为何仍会在今年的新危机来临之时来不及逃脱呢?
“所谓第一轮、第二轮危机的概念根本不成立,从2008年开始的金融危机以来,温州至今都没走出危机。”周德文表示。“彼时政府出台的4万亿等一系列政策只是给温州打了一剂强心针,短期表面的复苏后,深层的问题一直未能痊愈。”
相较于2011年的温州中小企业倒闭潮,此轮的温州实体危机似乎来势更为凶猛,当地各行业商会的负责人都直言如今状况“艰难异常”。温州当地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企业家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上一轮是中小企业为主,这次出问题则是以大中型企业为主。大企业抗风险能力相对稍强,熬过了第一波的金融危机,但在新一轮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就坚持不下去了,倒闭潮在知名大型企业中不断蔓延开来。据传温州13家龙头企业即将倒闭,今年下半年就将见分晓。”
小规模做实业
2011年温州经济危机引发的产业停工潮,一度使得当地企业整体开工率不足六成,机器停转折旧和大批岗位裁员令得企业管理方压力巨大。而上述企业家直言,进入下半年以来,温州制造业的开工率又出现了相似的情况,利润一般都只有1%~3%,很多企业不生产还好,越生产越亏。“当地某龙头企业两年前就想申请破产了,但考虑到其在行业上的影响,地方政府不同意,最终双方权衡了龙头企业的面子和工人的权益,最终苦苦支撑至今。”
房地产“快钱逻辑”在温州实业界异常盛行,成就了温州奇迹的同时,弊端也十分突出,一度被疯炒至每月五分利的民间借贷就是其中重要的诱因。
周德文强调,借贷与地产投资休戚相关,企业若长期进行民间借贷必死无疑,因为民间借贷都是高利的,利息至少比银行高4倍。而如今温州那么多的融资产业失去了房地产利润的支撑,不仅无法向企业补利润,反而还要资金抽血,可谓双重打击。
“如今很多温州企业不得不选择把房产板块卖掉,并大幅削减贷款比例,从原来是五千万压到几百万,回归到企业用存余资金做实业,不再一味追求大规模了。”周德文坦言。
转型能力何在
经历此前数轮不动产与信贷引发的经济危机后,温州产业界弥漫着快马加鞭产业升级和多元化转型的思潮,各类新增投资风起云涌。以光伏为代表的清洁能源和造船为代表的重型制造最受地方政策青睐。
在国际倾销纠纷与产能过剩质疑声中,温州当地《关于扶持分布式光伏发电的若干意见》等红头政策文件“逆风”出台。自三四年前,传统制造业为主的温州公司纷纷涉足新能源,温州光伏企业抱团投资建设下游光伏发电站的情景引发各界热议。
“比如最受追捧的光伏企业,当地政府只是鼓励企业进行转型,却没有提供较好的转型方向。本身不太熟悉这些新行业的传统企业家们只看到当时的机会,没能看到未来持续发展所可能面临的危机与经济泡沫。”周德文表示。
同样在非相关领域剧烈转型的还有温州当地服装巨头庄吉服饰。2004年该公司进军造船业的举动曾被视作温州多元化经营的突破性试水工程。然而,未过太久,执意涉足造船业的庄吉服饰就传出资产清算的危机消息,此后由政府牵头后与山东如意(002193.SZ)重组救市。
有行业传言称,现今温州造船企业大多已经关门倒闭,原来那批在80%造船企业倒闭困境下坚持下来的幸存者如今也都消失于市场了。
“经济危机后,一些政府部门盲目鼓励企业进行转型升级,却忽略了企业是否具备转型的能力。在全中国的企业中,中小企业占到97%,而在温州,这个比例接近99.9%。”前述企业家直言。
“大量的中小企业是不可能转型升级成功的,缺乏转型需要的资本、技术、人才的支撑。本身温州搞高科技行业就缺乏基础条件,仓促上马只会让这些本是连活都活不下去的企业进一步加大经营压力。”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